目录
学术笔谈
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与治理能力提升黄相怀;尹建军;黎海波;王姗萍;谷秀青;1-10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(教育部名栏)_民族理论与政策
从民族工作制度看民族事务治理的“中国经验”刘宝明;11-16
“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”—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话语体系形成的历史脉络陈建樾;17-23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(教育部名栏)_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:研究现状与深化拓展雷振扬;兰良平;24-31
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正向作用马惠兰;32-35民族学研究_纪念林耀华先生诞辰110周年
封闭的宗族与跨界的会社——一个汉人杂姓村的社会组织与整合机制石峰;36-45
分类与秩序:群体认同的行为基础与现代困境陈越柳;46-51民族学研究_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
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标准体系构建柏贵喜;王通;52-56
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的基本遵循林继富;57-63民族学研究_民族历史
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科的成就、经验与启示彭丰文;64-70
《宋史·蛮夷传》史料来源及其体例产生原因林建;71-76
广东明清方志中有关瑶畲文献的渊源田敏;罗爱花;77-81民族学研究_民族教育
论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创新史明涛;盖甄迪;82-86
民族院校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的价值、内容与实践—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徐丽曼;87-92
民族教育在国家认同培育与边疆建设中的作用——民国时期蒙藏学校办学实践的历史启示喻永庆;93-98社会学研究
城乡关系视野下的乡村振兴贺雪峰;99-104
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干预林钧昌;尹新瑞;105-111
经济空间重构:传统村落旅游利益分配正义的西江样本李军;蒋焕洲;112-118文学研究
汉初藩国文学集团形成的深层原因韦春喜;119-125
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现代养成机制龚小雨;龚举善;126-131
论纪昀“理所宜有”的小说虚实观——以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为中心郭康松;洪嫚;132-137经济学研究
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民族地区服务业发展李俊杰;郭言歌;138-143
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减贫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对策郭景福;田宇;144-148
扶贫资金投向比较及2020年后政策选择——来自7县的调查分析陈祖海;柳长毅;149-155马克思主义研究
人类相互和解的必要性、主要障碍和共识基础——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哲学思考何云峰;156-161
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中“社会”概念的解读杨金洲;赵冰蕾;162-167法学研究
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法治功能宋才发;许威;168-174
生态税体系构造的法理逻辑与制度选择顾德瑞;熊伟;175-180
唐崖文化创意夏晋;王亚楠;莫彦峰;2+182
一部研究人口较少民族的最新力作——《差别化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》评介刘晓春;181